包裝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與富裕程度。我國的真空包裝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尚屬起步階段。但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,目前無論是糧食、油料、水果、蔬菜以及蓄禽、水產品的加工保鮮還基本處于低級、粗放的狀態,而且我國的冷藏條件目前也無法與美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,這就造成了農產品大量損耗和資源浪費。據資料記載,目前我國糧油和果疏產品的損耗分別高達9%和25%,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分別低于1%和5%。
80年代以來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,農村人口的吃糧結構由過去的粗糧為主改為細糧為主,城市居民不但追求營養,還更注重衛生、方便、耐貯藏,同時對水果和蔬菜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,但與此同時果疏、糧食的貯藏保鮮技術卻較為落后。據保守估計,農林作物采后損失幾乎可以滿足兩億人口的基本營養要求。雖然有一些化學的保鮮方法,但人們對化學保鮮劑的安全性存在某種擔憂,于是物理的、無公害的氣調保鮮方法成為研究熱點。Pesis等(1986)提出真空包裝是最好的維持柿果品質和硬度的保鮮方法。由此可見,貯藏保鮮技術的開發和普及日益被生產者、經營者和消費者所重視。
70年代末我國高等農業院校相繼恢復了農產品貯藏、保鮮、加工的教學和科研工作,80、90年代真空包裝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。1996年,張德翱等將真空技術應用方便食品的加工和保鮮上,他認為食品在真空狀態下加工,不僅保留了原來的風味和營養成份,而且衛生、保鮮,便于保存和攜帶。付希光等(1999)用真空袋包裝貯藏糧食獲得了很好的貯藏效果,他認為采用真空袋包裝對大米的過夏貯藏,其保質效果明顯。由于真空的作用,抑制了大米的呼吸強度和霉菌的繁殖,保持了大米的品質。真空包裝貯藏是一種易于采用的先進貯糧方法,雖然近年來,我國的真空包裝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卻還差一段距離,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必須提高真空包裝機的性能。